米被誉为 “能量饲料之王”,在能量饲料中占据主导地位。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如下:
(1) 可利用能值高:玉米粗纤维含量低(仅 2% 左右),淀粉含量高达 70% 以上,且消化率高;同时脂肪含量约 3%-4%(高于其他谷物),因此可利用能量水平在谷物类原料中表现突出。
(2) 蛋白质含量与品质特点:玉米蛋白质含量较低(约 8%-9%),且其中主要为玉米醇溶蛋白,氨基酸组成不均衡,尤其缺乏赖氨酸、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,蛋白质品质低于豆粕等优质蛋白原料。
(3) 亚油酸含量丰富:玉米中亚油酸含量约 2%,是谷物中含量较高的原料。亚油酸作为必需脂肪酸,无法在动物体内合成,必须通过饲料供给,对维持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至关重要。
(4) 维生素组成特点:玉米中维生素 E 含量丰富(约 20-30mg/kg),但维生素 A、D、K 及 B 族维生素中的硫胺素、核黄素等含量较低,需通过其他原料或添加剂补充。
(5) 色素含量:黄玉米中含有较多天然色素,包括胡萝卜素、叶黄素和玉米黄素,这些色素可改善畜禽产品(如蛋黄、皮肤)的色泽。
(6) 影响玉米品质的关键因素:
水分:水分含量过高(超过 14%)时,玉米易结块、霉变,尤其易滋生黄曲霉,产生黄曲霉毒素。
贮藏与加工:玉米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,经粉碎后表面积增大,易氧化酸败,因此粉碎后的玉米需尽快使用,建议储存不超过 3-5 天。
完整性与霉变:破碎粒比例高会增加吸湿性,加速变质;霉变玉米不仅适口性大幅下降,还会导致动物中毒(如肝脏损伤、繁殖障碍等)。